非洲五大產區咖啡: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剛果、坦尚尼亞

位於中非大湖區周邊的咖啡產區,包括盧旺達、布隆迪以及烏干達、坦桑尼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重要種植區,經常因為衝突而上新聞,而不是因為咖啡。然而,這些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咖啡生產地區,在過去的十年左右,這些地區已經成為獨特高端精品咖啡的重要來源。本月,我們評估了14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範例。

 

對於那些熟悉該地區困難歷史的人來說,從粗糙的商品咖啡轉變為精心管理的高品質、高價值的精品咖啡,這種廣泛的轉變看似奇跡。農民面臨的挑戰是艱鉅的:缺乏技術農業支持和培訓;資金不足;咖啡價格極低;基礎設施薄弱;在某些情況下,還面臨著長期的內戰。

曬乾咖啡

然而,這些地區生產優質咖啡的潛力同樣巨大:勤奮的農民、相對較高的種植海拔、火山土壤,以及在某些情況下,該地區巨大淡水湖的調節影響。維多利亞湖是世界上第三大淡水湖,而與布隆迪接壤的坦噶尼喀湖則是第二大淡水湖。基伍湖較小,但仍是一個非常大的湖泊,直接鄰近盧旺達和剛果的主要種植區。

 

然而,這些地區生產優質咖啡的潛在優勢同樣深遠:勤勞的農民、相對較高的種植海拔、火山土壤,有些地區還有該地區巨大的淡水湖的溫度調節影響。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三大淡水湖,而與布隆迪接壤的坦噶尼喀湖則是按體積計算的第二大淡水湖。基伍湖雖然小得多,但仍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湖泊,且直接鄰近盧旺達和剛果的重要種植區。

 

但最重要的是樹種品種。除了烏干達的咖啡外,我們在這裡評估的所有咖啡都完全或主要由阿拉比卡咖啡的波旁品種組成,這些品種在該地區長期種植,以其複雜的香氣和深沉的甜味而著稱,經常與美味的共鳴並列。

 

從普通咖啡到精品咖啡

這些地區的幾乎所有咖啡都是由小農生產的,這些農民大多貧困,大多經營自己的土地。然而,這些國家的咖啡產業的領導和結構,經常因內戰和暴力而中斷,並未成功鼓勵形成像衣索比亞和肯尼亞這兩個非洲產地那樣有組織的合作社,這兩個國家是全球精品咖啡烘焙商的寵兒。

 

 

咖啡烘豆機

 

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國際和國家發展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有理想、有質量意識的企業家、出口商及其進口商和烘焙商同事的工作。過去,孤立的小農在內戰中缺乏組織,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成功的合作社和由合作社和出口商運營的高效中央濕磨廠。

轉變包括盧旺達從廉價商業咖啡生產商轉變為領先精品生產商,在2005年內戰結束後緩慢但穩步的成長成為為優質咖啡的來源,再到最近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基伍地區成功建立了擁有6000名成員的SOPACDI合作社。

不好的風味“馬鈴薯缺陷”

儘管如此,這些產地中有些地區,特別是布隆迪和盧旺達,面臨一個特殊且獨特的挑戰:即“馬鈴薯缺陷”。這種強烈的污點,以其刺鼻的生馬鈴薯氣味和味道而聞名,是由空氣中的細菌通過蚜蟲創造的孔洞進入咖啡豆引起的。一顆壞豆就能毀掉一杯咖啡;僅幾顆就能影響整袋,甚至整批咖啡。

這種污點在一杯原本風味不錯的咖啡中突然出現的趨勢,無疑對這些地區的咖啡接受度造成了障礙,尤其是布隆迪和盧旺達。從這次杯測的好消息是,農民和磨坊控制馬鈴薯缺陷的努力似乎奏效,至少在我們這次品嚐的精品批次中。我們在超過100個樣品中僅發現一個樣品有這種獨特的污點,這是農場、磨坊、出口商和進口商的明顯勝利,這些人為本月的提交做出了貢獻。

 

布隆迪是今年的贏家

在為本報告尋找樣品時,我們假設會收到來自所有五個產地的各種咖啡。我們總共收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數量:超過100個。然而,在這些數量中,布隆迪就占了56個。我們還收到了來自盧旺達的27個,但來自剛果的只有16個,來自烏干達的7個,而來自坦桑尼亞的只有1個,這恰好是最高分:來自JBC Coffee Roasters的Tarime Tanzania,得分95分。緊隨其後的是Dragonfly Coffee Roasters的公平貿易、有機剛果民主共和國SOPACDI合作社的咖啡,得分94分。

此外,在總共11個得分92分及以上的咖啡中,有9個來自布隆迪。更為顯著的是,還有另外25個布隆迪的咖啡得分在90或91分之間——這次報告無法逐一評論,但都值得一提。我們還添加了兩個得分最高的盧旺達咖啡(Willoughby’s的Hingakawa公平貿易婦女合作社和Big Creek的盧旺達Cyato,都得分90)以及得分最高的烏干達咖啡(Oceana Coffee的烏干達Kapchorwa,也得分90)。

非洲大湖區咖啡的特點

一如既往,我們盲測這些咖啡,根據它們的到來時間分批進行,持續數周,不考慮產地。在每一次測試中,我們都能分辨出來自這些地區的“經典”杯型特徵:明亮和平衡,具有順滑、飽滿的口感和脆爽、常常是多汁的酸度。雖然只有14種咖啡得分在92分及以上,但我們測試的大多數咖啡都是穩定、令人愉快的咖啡。

大多數非洲大湖區的咖啡都是用傳統方法進行濕處理,即在收穫後立即將果皮和果肉從咖啡豆上去除,然後再進行乾燥。上述“經典”杯型特徵適用於這些咖啡中的最佳之作。但我們收到的約20%的咖啡是自然處理或乾處理的,這意味著咖啡豆在整個果實包裹中乾燥。有些提交的是完全自然處理,而少數是蜜處理,這種方法在去除咖啡果實的外皮後,保留一些果肉殘留在咖啡豆上進行乾燥。

自然乾燥圖

 

在這14款得分最高的咖啡中,有五款是使用這些替代處理方法之一的。這些自然處理和蜜處理的咖啡,香氣和口感中的果味更加明顯,與經過水洗的咖啡相比很容易區分。不過,有趣的是,許多自然處理和蜜處理的咖啡得分在90分以上,這個比例比我們預期的要高,因為這些替代處理方法在非洲大湖區的頂級咖啡中還很少見。這一趨勢對於隨著氣候變化使農民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的整個地區的咖啡生產來說,可能是個好兆頭,因為自然處理的咖啡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的水量比水洗咖啡少得多。

為什麼布隆迪今年成為成功故事?

當我們注意到來自布隆迪的咖啡表現優異時,我們回顧了年初的一些評測,發現JBC Coffee Roasters的Kiniyota布隆迪和Kiniyota Espresso得分都達到95分;Big Shoulders Coffee的Buhorwa得分94分;Amavida的Nemba得分93分。為什麼今年來自布隆迪的咖啡這麼出色?

進口商Crop to Cup的運營總監丹·沙弗分享了他的看法。他首先認為,布隆迪最近的成功,主要得益於2017年重新舉辦的國際綠咖啡比賽“卓越杯(COE)”。布隆迪在2016年沒有舉辦卓越杯比賽,而2017年的回歸提高了農民的意識,鼓勵他們在拍賣中爭取更高的價格。

 

布隆迪卡揚扎省的咖啡櫻桃分揀

 

Greenco公司總經理馬克斯·阿希恩從生產者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見解:布隆迪正從以量取勝的策略轉變為以質取勝的策略。他指出,東非和中非的每個咖啡生產國都在以自己的速度發展和變化,Greenco在培訓和資源方面的投資鼓勵農民生產更好的咖啡,這些努力幾乎立即帶來了成功和更高的價格,未來的潛力仍然巨大。

總結

非洲大湖區的咖啡產區,特別是布隆迪,盧旺達,烏干達,剛果和坦桑尼亞,儘管面臨各種挑戰,但這些地區的咖啡農民和相關組織通過不懈的努力,已經顯著提高了咖啡品質,並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無論是從歷史困難中崛起,還是因為卓越杯比賽的推動,這些地區的精品咖啡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讚譽。

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咖啡的需求增加,這些地區的咖啡產業有望繼續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和穩定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熱愛品質的企業家們的共同努力也顯得尤為重要,他們的支持和推動使這些咖啡產區得以從困境中重生,走向成功。

本文為國外翻譯文章
文章來源

 

不知道如何冰咖啡嗎?如何製作冰咖啡? | 製作冰咖啡的5種方式

不知該如何挑選精品咖啡豆可以先看這篇 咖啡豆推薦 | 不知如何挑選咖啡豆嗎? 下單購買前 注意這六點就夠了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